生查子

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分类

翻译

春山上的烟雾即将散去,淡色的天空上,星星稀疏且小。将落的月儿照在我们脸上,流着离别的泪水,天已经接近黎明。 话已经说了很多,情意却没有尽头。回过头来仍说道:记得绿罗裙,无论走到何处都要怜惜芳草。

点评

清末经学大师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牛希济《生查子》言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绵冷”词相似。下阕言行人已去,犹回首丁宁,可见眷恋之殷。结句见天涯芳草,便忆及翠裙,表“长勿相忘”之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又云:空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绵冷”词格相似。下阕言行人已去,犹回首丁宁,可见眷恋之殷。结句见天涯芳草,便忆及翠裙,表“长毋相忘”之意。 中国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上片别时景,下片别时情。起写烟收星小,是黎明景色。“残月”两句,写晓景尤真切。残月映脸,别泪晶莹并当时人之愁情,都已写出。换头,记别时言语,悱恻温厚。着末,揭出别后难忘之情,以处处芳草之绿,而联想人罗裙之绿,设想似痴,而情则极挚。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云韶集》:“春山”十字,别后神理。“晓风残月”,不是过也。结笔尤佳。 近代古典文学家李冰若《栩庄漫记》:“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旨悱恻温厚,而造句近乎然,岂飞卿辈所可企及“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将人人共有之情和盘托出,是为善于言情。

介绍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是唐末五代词人牛希济的词作。这首词用清峻委婉的语言,生动形象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对情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表现了缠绵婉转的“人生自古伤别离”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一种深沉悱恻的情绪。

注释

生查子:词调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烟欲收:山上的雾气正开始收敛。 临:接近。清晓:黎明。 重(chóng)道:再次说。 罗裙(qún):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女孩衣裙。 怜:怜惜。
牛希济

牛希济

五代词人。(872?~?)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