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宴

唐代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写景   游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路很陡,一路敞着衣襟登山,终于抵达山顶;席地而坐,俯瞰淙淙流过的圣泉。

美酒香味醇厚,如兰气般弥漫山间,饮着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耳边松涛阵阵,仿佛大自然奏响了旋律,为人们伴奏助兴。

树叶从枝头飘然而下,落入水中,水中的倒影也随之忽高忽低,飘飘悠悠,好像要飘起来;落花悄然而下,没入土中,它的香气却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而兴犹未尽;环顾四周,只见云烟四起,远方重峦叠嶂被笼罩其中,迷迷蒙蒙一片。

注释

圣泉:在玄武山,今四川中江东南。

披襟(jīn):敞开衣襟,胸怀舒畅。

乘:登。

石磴(dēng):台阶。

列籍:依次而坐。

春泉:春天的泉水,指圣泉。

山酌:山野人家酿的酒。

韵:声音相应和。

野弦:在山野演奏的乐曲。

垂叶:低垂的树叶。

兴洽:兴致和谐融洽。

林塘:树林池塘。

重岩:高峻、连绵的山崖。

夕烟:傍晚时的烟霭。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出游欢宴的诗。诗人详略得当,取舍适宜,重点放在欢宴卜,切合题目。首联就直接点题。三、四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写美酒沁人心脾,用“熏”点出香味醇正浓厚,弥漫不散;写松涛阵阵,用“韵野弦”,形容纯乎天籁,美妙绝伦。虽雕琢但恰到好处,而且充满浩大的气势,这正是王勃诗歌的特点。五、六句从细处落笔,描写“垂叶”、“落花”的动态之美,写得逼真细腻,情趣盎然,自有其可取之处。尾联,诗人的目光定格在云雾中的山峦上,迷蒙而又含蓄,仿佛此次欢宴并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意味深长。

这首诗起合相关,转承自然,前后勾连,布局合迎。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总章三年(670)春。王勃总章二年(669)春天因戏作《檄鸡文》被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开始蜀中之游。这年秋冬直到第二年春,王勃一直在梓州游览。圣泉在中江县的玄武山中,诗人少长同游,共写高情,留下此诗。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临高台

两汉佚名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写景    乐府    豪迈    登高    抒怀   

怨词

两汉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写景    写人    伤怀    闺怨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魏晋陶渊明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写景    抒情    向往    隐居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