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5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兵车行

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唐诗三百首    最美    忧国忧民    战争    叙事   

丽人行

唐代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诗三百首    讽刺    乐府    咏叹   

塞下曲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诗三百首    战争    乐府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