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缠道·燕子呢喃

宋代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写景   抒怀   婉约   春游   纪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忽然交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寻找美酒。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注释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

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

翠:指柳叶之色。

踏青:即游春。

赏析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绕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入,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创作背景

宋祁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15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临高台

两汉佚名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写景    乐府    豪迈    登高    抒怀   

怨词

两汉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写景    写人    伤怀    闺怨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魏晋陶渊明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写景    抒情    向往    隐居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