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夷门怀古

元代冯子振

生只合梁园住,快活煞几个白头父。指他家五辈风流,睡足胭脂坡雨。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

思念   感慨   时间   故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能居住在开封古城,真是一大幸事,你看那几位白发老头,谈笑风生,快乐何似。他们中有的人祖上五代都生活在此,过惯了京城的安稳日子。老头儿们闲话起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城花团锦簇,繁华之至。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们都涌上御街去观赏灯市。从马行街直转至州桥,处处火树银花,耀如白日;更有几处灯楼格外壮观,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国寺。

注释

夷门:战国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东城门,后遂成为开封城的别称。

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园囿,位于今开封市东南。

胭脂坡:唐代长安地名。

宣和:宋徽宗年号,即1119年至1125年。

辇路:天子车驾常经之路。此指汴京御街。

马行街: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地名。州桥:又名汴桥、天汉桥,在汴京御街南,正对皇宫。

相国寺:原为北齐建国寺,宋太宗朝重建,为汴京著名建筑,其中庭两庑可容万人。

赏析

起句“人生只合梁园住”,是模仿唐人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纵游淮南》)的故作奇语。接着,以“几个白头父”的闲谈和回忆,来支持这一结论。这其实就同唐诗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一样,表面上是抚今追昔,实质上却充满了年光飞逝的沧桑之感。

上片出现了“胭脂坡”的地名,这原是唐代长安城中的一处所在。作者移入“夷门”,正是为了影射出此地在北宋时期作为全国都城的事实。同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曲中强调“他家五辈风流”,这“风流”无疑是属于宋代汴京的全盛时期。换句话说:“白头父”们是在演说和追念前朝,他们虽不是遗民,但父祖辈对于故国的爱国情感却一代代传了下来。这在元代是忌讳的,所以曲中的“快活煞”三字,只是作者使用的障眼法。

白头父谈话的主题是“说宣和”,而且着眼于其时的“锦片繁华”。作为具有典型性的例证表现,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观灯。北宋汴京的元宵灯市,是天下闻名的,其时张灯结彩,火树银花,金吾不禁,连大内前的御街,也任由百姓和行人来往观赏。“辇路”、“马行街”、“州桥”、“相国寺”……“白头父”们如数家珍,表现出强烈的缅怀和神往。“宣和”是“靖康”前的年号,也就是宋徽宗在禅位做太上皇前的最后几年,下距北宋的灭亡已近在咫尺。老父们对他荒政失国的过失未予责备,却津津乐道他在元宵灯节的与民同乐,并以此作为“人生只合梁园住”的一则论据,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汉族百姓的民族情绪。“锦片繁华”在作者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诗人“夷门怀古”的用意与心情,可以想见。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1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风·秦风·小戎

先秦佚名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诗经    战争    思念   

国风·王风·扬之水

先秦佚名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诗经    思念   

悼亡诗三首

魏晋潘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思念    悼亡    组诗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