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

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45篇诗文

详细介绍

  
,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河北定兴人。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杂剧的勾栏。显然,王实甫是熟悉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明陈所闻《北宫词纪》收《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署为王实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可知其六十岁时已退隐不仕。但曲中又有“红尘黄阁昔年羞”、“高抄起经纶大手”,则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与杂剧作家王实甫并非一人。
  《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
;梦无凭,见景的
”,“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可知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不无坎坷,晚年退隐。曲中又有“且喜的身登中寿”,“百年期六分甘到手”,可以推断他至少活到60岁。这首散曲又见于《雍熙乐府》,未署名。因此,学术界对它的作者是谁有不同看法。
  《西厢记》最早的来源是唐代
所著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不过它是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它和《董西厢》在情节上相差无几,但在每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工、发展和提高,使戏剧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特别在心理描写上,细致、精确,引人入胜。《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原音韵》曾把《西厢记》第1本第3折的曲文作为“定格”的范例标举。元末明初贾仲明的〔凌波仙〕吊曲说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羡,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可见,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际很为人所推重,《西厢记》其时已被称为杂剧之冠。
  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今存有《
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韩采云丝竹芙蓉亭》和《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都有佚曲。其余仅存名目而见于《录鬼簿》著录者有《东海郡于公高门》、《孝父母明达卖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赵光普进梅谏》、《
酒丽春园》、《陆绩怀橘》、《双蕖怨》、《娇红记》9种。对王实甫曲目,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认为《娇红记》非出王手,或认为《诗酒丽春园》亦非王作,还有人认为今存《破窑记》是
的作品,但都非定论。明清时代还有王实甫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和《襄阳府调狗掉刀》的著录和传闻,均不可靠。此外,自明代开始,出现《西厢记》是王实甫作关汉卿续或关作王续等说法,也都不可信。
  王实甫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 《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其中,小令《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
王实甫的诗文

西厢记 · 第一本 · 第一折

元代王实甫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驽箭乍离弦。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小二云]俺这里有座寺,名日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末云]琴童料持下响午饭!俺到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仆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今日师父赴斋去了,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末上云]却早来到也。[见聪了,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么?[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拜茶。[末云]即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做看科][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 [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此,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府崔相国的小姐。[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着长裙儿,你便怎知他脚儿?[末云]法聪,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你觑: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上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馀下杨柳烟,只阙得鸟雀喧。 [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并下]

西厢记 · 第二本 · 第一折

元代王实甫

[孙飞虎上开]自家姓孙,名彪,字飞虎,方今天下扰攘。因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劫掳良民财物。近知先相国崔珏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现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我心中想来:当今用武之际,主将尚然不正,我独廉何为?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连夜进兵河中府!掳莺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下][法本慌上]谁想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鸣锣击鼓,呐喊摇旗,欲掳莺莺小姐为妻。我今不敢违误,即索报知夫人走一遭[下][夫人慌云]如此却怎了!俺同到小姐卧房里商量去。[下][旦引红娘上去]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早是离人伤感,况值暮春天道,好烦恼人也呵!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仙吕][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红云]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旦唱] [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裀,休将兰麝薰;便将兰麝薰尽,则索自温存。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玉堂人物难亲近。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天下乐]红娘呵,我则索搭伏定鲛绡枕头儿上盹。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红云]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旦云]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束得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张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旦唱] [那吒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想着他昨夜诗,依前韵,酬和得清新。 [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飞虎领兵上围寺科][下][卒子内高叫云]寺里人听者:限你每三日内将莺莺献出来与俺将军成亲,万事干休。三日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夫人、洁同上敲门科][红看了云]姐姐,夫人和长老都在房门前。[旦见科][夫人云]孩儿,你知道么?如今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道你“眉黛青颦,莲脸生春,似倾国倾城的太真”,要掳你做压寨夫人。孩儿,怎生是了也?[旦唱] [六玄序]听说罢魂离了壳,现放着祸灭身,将袖梢儿搵不住啼痕。好教我去住无因,进退无门,可着俺那埚儿里人急偎亲?孤孀子母无投奔,赤紧的先亡过了有福之人。耳边厢金鼓连天震,征云冉冉,土雨纷纷。 [幺篇]那厮每风闻,胡云。道我“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恰便是倾国倾城的太真”;兀的不送了他三百僧人?半万贼军,半霎敢剪草除根?这厮每于家为国无忠信,恣情的掳掠人民。更将那天宫般盖造焚烧尽,则没那诸葛孔明,便待要博望烧屯。 [夫人云]老身年六十年,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旦云]孩儿有一计,想来只是我与贼汉为妻,庶可免一家儿性命。[夫人哭科]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洁云]俺同到法堂上两廊下,问僧俗有高见者,俺一同商议个长便。[同到法堂科][夫人云]小姐却是怎生?[旦云]不如将我与贼人,其便有五: [后庭花]第一来免摧残老太君;第二来免殿堂作灰烬;第三来诸僧无事得安存;第四来先君灵柩稳;第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欢云]俺呵,打甚么不紧。[旦唱]须是崔家后代孙。莺莺为惜己身,不行从着乱军:诸僧众污血痕,将伽蓝火内焚,先灵为细尘,断绝了爱弟亲,割开了慈母恩。 [柳叶儿]呀,将俺一家儿不留一个龆龀,待从军又怕辱没了家门。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也须得个远害全身。 [青歌儿]母亲,都做了莺莺生忿,对旁人一言难尽。母亲,休爱惜莺莺这一身。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夫人云]此计较可。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长老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洁叫了,住][末鼓掌上云]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见夫人科][洁云]这秀才便是前日带追荐的秀才。[夫人云]计将安在?[末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旦背云]只愿这生退了贼者。[夫人云]恰才与长老说下,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妻。[末云]即是恁的,休唬了我浑家,请入卧房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夫人云]小姐和红娘回去者![旦对红云]难得此生这一片好心! [赚煞]诸僧众各逃生,从家眷偢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非是书生多议论,也堤防着玉石俱焚。虽然是不关亲,可怜见命在逡巡,济不济权将秀才来尽。果若有《出师表》文吓蛮书信,张生呵,则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

西厢记 · 第一本 · 楔子

元代王实甫

[外扮老夫人上]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女,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乃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何在?[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并下]
© 2020 唐诗三百首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web377@qq.com| 豫ICP备16001114号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对您造成了任何程度的伤害,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处理该内容。